电话:  027-81321519
传真:  027-81321519
邮箱:  dzgczx519@163.com
网址:  www.zhaocili.com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文化大道555号融创智谷A7-4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正文 [ 返回 ]  [ 打印 ]
事业领域
  项目管理
   经典案例
   工作动态
  工程咨询
   经典案例
   工作动态
   合作单位
  招标代理
   经典案例
   工作动态
    招标公告
    中标公示
   经典案例
   工作动态
   经典案例
   工作动态
  能源服务
   经典案例
   工作动态
风口之上,城乡融合发展如何抢机遇?
作者:   来源:   日期: 2022-06-28  人气: 4061 



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又将县城发展推向公众视野。在新形势下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县域经济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外向型经济需求萎缩、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加大、数字经济带来的鸿沟、招商引资难度大。城镇化的推进,会给农村带来哪些改变?县城要发展,如何做好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城乡差距如何缩小,县域经济究竟该如何开新局?我们邀请了襄阳市人民政府参事余宝军云对话,共同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余宝军

一个当过老师、乡镇书记镇长、副县长的“60后”,一个长期关注“三农”问题、建言献策的参事,一个“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的倡导者,一个“五山模式”的推动者、实践者。

现任襄阳市人民政府参事,曾任五山镇党委书记;保康县副县长;鱼梁洲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组织部长。他先后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焦作、山东微山岛、甘肃民勤、湖北襄阳等地应邀做专题讲座,讲授的《乡村振兴路在何方》、《乡村振兴与美学实践》、《乡村振兴面临的形势及我们的任务》、《乡村规划与管理之道》等课题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Part1. 背景

新时代下,县域经济迎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Q1:推进县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城建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县城建设的任务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系统提出县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发展目标、建设任务、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方式。这些部署表明,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Q2: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

答: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隔离、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化率超过了65%。未来三十年我们的城镇化率可能会超过80%,达到一个天花板。

Q3:面对当前县城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应该如何把握?

答: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起初一些基层干部认识不足包括县级领导干部,认为现在就是要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搞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没有错,所有的乡村都应该美丽,所有的乡村都能够美丽。但是就乡村论乡村是片面的,大量的资源财政资金甚至投入到了一些“空壳村”;很多村庄没有很好的规划、盲目的搞一些工程项目;“一刀切”,整齐划一,违背农民意愿,甚至逼农民上楼;农民没有动员起来,也没有参与,钱砸下去了,搞了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工程,这些问题要及时纠正,防止好心办坏事。事实上,乡村振兴战略绝不是就村论村的战略,一定是站在县域层面统筹谋划,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失去县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因此湖北县域的发展,应该普遍坚持的是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乡村振兴两个轮子一起转,这就是“双轮驱动”战略。

Part2. 解析

县域经济何去何从:是困守还是突围?



Q4: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县域经济何去何从,是“坐困愁城”还是“突围破局”?

答:县域作为承载中国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的微观基础,也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确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要坚持走好每一步。

一是要加大“三链”的工作力度。加大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补链强链工作。我省对农业产业高度重视,每个产业链都有省级领导负责,一个产业链一名省级领导、一个专班、一个部门、一套支持政策。各地都有自己的产业基础,延长产业链,把二三产业留在县城,把就业留给农民;提升价值链、增加产业的附加值,把收益尽可能的留给农民;打造供应链,贯通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补齐冷链物流短板等。

二是要破除县域发展壁垒。以体制机制变革消除县域的壁垒,提高县域之间内循环合作效率。将县域经济定位放到更大的区域中去谋划。通过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实现资源和要素良性互动,破解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特别是要注重营造招商引资的软环境,比如办事的效率、干部的廉洁程度、干事创业的劲头、包括居民的文明素质等。

三是要强化县城的功能。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夯实县城产业基础;推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较好满足居民居住和出行等生活需要;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保障居民获得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更好满足居民文化和生态需要,彰显县城绿色人文风貌;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衔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实现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四是提升县域发展的软实力。各地在发展中特别重视招商引资,甚至是招商引资成了“一把手”工程“头号”工程,有些地方陷入了招商引资饥渴症、焦虑症。因为县一级情况千差万别,不同的地区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等等是完全不一样的。像一些人口流失比较严重的县,资源枯竭、生态脆弱、人才外流,招商引资是极其困难;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考核的指标应该调整,重点是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主;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大县,想招来“高精尖”的产业也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着重从提升软实力上下功夫。

Part3. 策略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Q5:政策中提到要“建立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利用机制,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此,您怎么看?

答:最近住建部村镇司原司长李兵弟有一篇文章在网上流传,引发了热议。文章题目是《促进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改革的深入思考》,文章数据详实,分析精准,我非常赞同。虽然“三农”领域一些顶级的专家和领导,反复强调对农民宅基地的改革要审慎,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我们给予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权,相当于是给了农民的一个社保,为了保证农民进城务工有个退路,所以禁止城里人去农村购置宅基地和农房。应该说从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讲,这种制度保障是我们国家的政策制度优势。但是李司长的文章,从城乡住房财产价值的角度分析,认为这样的制度是很不完整的。国家住房制度体系很不完整,主要表现在农村住房制度法理性缺失,国家住房制度行政性缺位,学术性失语,国民性失觉。所以,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他提了以下两点建议,我认为是非常值得采纳的:

一是要研究城乡建设混合用地制度的改革。一方面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模式,特别是在县城和建制镇上直接入市,采取混合用地的方法。要弱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让土地的使用功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可以避免非要走征地程序,也可以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是县域内的小城镇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镇化。另一个方面农村宅基地用地城乡流通的使用制度:第1层要保证政府集中征收购置;第2层要促进集体统筹使用;第3层要探索放开城乡互动交易。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推动城市租赁性保障住房建设,现在一些特大城市正在探索,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要及时总结经验,扎实稳步的推动。

二是要构建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国家住房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城乡融通的国家住房制度体系。农村宅基地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是它的社会属性,其二是它的财产属性。财产属性就是农民要有自己的房屋,社会属性就是政府给农民一块社会保障。农村宅基地的改革和农村住房制度的建设是不能够分开的,任何脱离农村住房制度去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都是方向性的错误。事实上由于部门主导,而缺乏站在国家立场上思考整个国家住房制度的建设。二是必须突破农村住房制度缺陷。任何脱离宅基地制度改革去谈农村住房制度的构建都是制度性的缺陷。农村住房制度和农村宅基地制度,这两个改革不要再独立推动了,应当是相辅相成,相互佐证,进行推动。还要引进一个制度,就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税的制度,这是一个创新构建的制度,唯此,才能够真正构建起城乡融通的国家住房制度。三是设立农村宅基地土地使用税征收制度。当把农村的宅和地剥离开来以后,自然人城里人到农村使用农民的闲置房屋,可以和农户进行交易,这是一个市场行为。但是它使用了农村的房,这个房屋不是悬在空中的,是依托农村宅基地的,那他就等于多使用了一块社会保障。房屋是农民自愿拿出来,城里人愿意去住,愿意使用的,很简单,那就对城里人征收农村宅基地使用税,用公平的国家税收制度来调节供给的不平衡,以税收制度来保障农民的利益和农村发展。

总结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式也必然不尽相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因需制宜。面对我国如此庞大的市场,各县城要紧紧抓住县城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抓好区域发展规划,完善产业配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最后要从城乡建设混合用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两个方面提供保障,突出特点,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县城城镇化建设的道路,我们任重而道远!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文化大道555号融创智谷A7-4
电话: 027-81321519
传真: 027-81321519
员工天地  |   网站管理  |   企业邮箱  |   工信部备案号:鄂ICP备15017281号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www.zhaoci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支持: 文创网络科技